主内容開始

政商講場 - 放下政治爭拗 齊為香港建未來

房屋供應不足、樓價和租金過貴等問題一直困擾香港,這些問題都源於香港土地供應短缺。但基於政治考慮,往往政府所提出而又可行的土地開發議案,都會被議會間無止境的爭拗不斷拖延。

 

解決土地問題,正正就是政府於民生和管治的重大任務。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報告,保守估計現時香港至2046年最少欠缺1200公頃土地;多管齊下開發土地可謂急不容緩。現時已有形形色色可供選擇的開發方案,包括發展棕地、新界私人農地、局部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及填海等;政府更積極提出「明日大嶼」長遠土地發展計劃,為解決香港住屋問題訂下明確方向。

 

面對飛升的樓價、劏房愈來愈多、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,難道爭拗比市民生活更為重要?我呼籲各界人士、專業組織、社團及政黨,應該放下成見積極應對土地問題,不論是修訂現有方案或提出新辦法,都應該盡快積極研究,甚至可考慮重推租務管制,以回應市民房屋訴求。

 

提出反對聲音容易,切實拿出可行方案極難;只為政治批判而行,令有希望、可行的方案落空實屬不智。例如2014年政府曾計劃研究於香港及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發展人工島,惟其研究撥款申請當年於工務小組委員會遭拉布,經5次審議仍未表決,最後政府惟有撤回申請。

 

目前反對派都只管以偏蓋全、原則性地擺姿態,一面倒否決方案;其實在眾多開發土地建議中雖無最好,但亦不妨客觀地選擇較可行的積極嘗試,以集其大成解決土地問題。我們要容許政府在嘗試的基礎上,不斷優化方案以達至大眾接受;今時今日土地問題亦非純政府的責任,而是所有參政人士共同承擔的責任.以反對為旗幟不斷打亂政府計劃並不等如政績;我呼籲市民以電話、電郵、短訊等,向政黨及區議員等表達意見,期望各方應盡快為土地政策達成共識,對可行建議先行先試、積極優化共謀對策。

 

香港不可再蹉跎歲月,社會明顯已欠缺耐性,而政府覓地亦需要時間。只要民間給予支持,政客放棄以今日修改逃犯條例般以政治炒作拉布影響大局,為香港做實事,就可讓處於水深火熱的市民看見希望,保障扎根香港的小市民繼續安居樂業,對社會重拾信心。

 

亞洲聯合基建主席

彭一庭

 

 

(原文刊登於頭條日報(2019年5月6日))

留下您的評論

彭一庭

2019-05-15

彭一庭

主席

執行董事